《小儿垂钓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2-12-25 11:45:01
《小儿垂钓》教学反思

《小儿垂钓》教学反思

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,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,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,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小儿垂钓》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《小儿垂钓》教学反思1

我在上《小儿垂钓》时,为切实突破难点,我主要采用,讨论、观察、诵读体会的方法,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。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,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诵读,思考,领会,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,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。在理解诗句的时候,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古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来感知,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景象,充分利用插图边观察边想象。在初步理解诗句的基础之上,引导学生通过朗读、背诵理解诗意,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,并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,读出节奏、韵脚和感情,边读边想象,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。

诗中写在遇到“路人借问”的情况下,小儿急着“遥招手”,为什么呢?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,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。这把小儿专注垂钓的神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了。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。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,我让学生合作探究:为什么写“遥招手”,而不是“遥摇手”?从“招手”中你能想到什么,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?通过讨论,学生认为:诗中用“招手”而不是“摇手”,说明小儿并没有完全拒绝答话,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些,他会轻声作答的。诗句把小儿的神态写得十分传神,令读者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 ……此处隐藏13627个字……是诗人在诗里留下的不少模糊的地方,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,只要合乎情理,都是正确的。”这一教学是预设中的生成。

其二、“蓬头”、“侧坐”的意外生成。教学“蓬头”前,已看过教参解释说是“蓬乱的头发”,当时也没看书上插图就这么定了,只是再了解了一下“蓬头稚子”大概的年龄是多少,和“弱冠少年”区分了一番。在课堂上,一讲这个词语,头一个学生的答案就出乎我的预料,他的答案是一种发型。在他说答案时,我顺势看了一下书上的插图,果然这个学生的答案比我的更能说服人。但我并没有予以肯定,因为我知道还有学生通过查词典所得的答案和我的预设一样,直接肯定也许查词典的学生会不服。于是我问还有其他的理解吗?于是查词典的那部分学生说出“蓬乱的头发”的意思。我顺着说:是的,有一个词语“蓬头垢面”就是讲头发蓬乱的。那到底该是哪一种解释更确切呢?请看插图再来说。学生一看插图就都同意“一种发型”的答案。当时我的脑海里与课前收集的资料马上联系起来。也为自己课前没认真钻研教材感到惭愧。当然也对学生说清了,古时发型也是区分年龄的一种方式。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,虽然与教参的有区别,但我觉得教参教参毕竟是仅作参考的嘛。

“侧坐”更是一个没想到的插曲。当所有的诗句都讲完后,再让学生说诗句中的哪些词语比较有趣味时,前面几个说的都是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中,一切都那么顺利的了时候,有一生站起来说“侧坐”,的确这也是一个有趣味的地方,因为与一般的钓鱼姿势不同,说明这个小孩的确是在学钓鱼,然这位学生的理由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,他说觉得有趣味是这个词语写出了这个小孩聪明的一面,理由是他坐在莓苔上,石头上的苔藓是很滑的,容易滑倒,正坐危险,而侧坐有脚支撑,安全。真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想法。意外的答案,意外的收获。

《《小儿垂钓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